跳到主要內容

KTM RC390 筆記28。。。 沖繩機車之旅 / ARAI 再會了 / RPHA 11 Ben Spies 你好

其實原本是計畫去泰國找親戚
順便背一些TYGA的東西回來

結果他們說11月中旬曼谷可能會淹水
所以才轉移目標到沖繩騎車

然後在筆記18中提到我再度回到ARAI安全帽陣營
但兩個月來經過幾次嘗試
發現ARAI新的RX-7X真的跟我很不合
夾頭夾到爆

所以想順便去買一個日規頭頂內襯
給Arai最後一次機會



出發~!

因為ARAI會夾頭
所以帶了HJC RPHA10出門

準備上飛機了


抵達那霸機場

第一次帶著安全帽出國
算是個有趣的體驗
在過沖繩海關時還被問了一堆問題


出機場第一件事就是喝一瓶可爾必思蘇打

到飯店放行李後就坐電車往首里城前進

在琉球的第一餐
琉球茶房的限定套餐


餐廳由古民家改建而成
有很美的庭院


抵達今天第一個目的地-首里城


久慶門


瑞泉門


城內風景













第二站-國際通
跟墾丁大街一模一樣...


雪鹽冰淇淋蠻好吃的


遇到台灣之光

停車停得很隨興
難怪常常聽到人家說日本越往南跟台灣越像

仿首里城造型的伴手禮店


晚餐是期待已久的縣民牛排


最後用琉球的泡盛結束第一天




沖繩第二天

先在飯店外的全家吃早餐

這好像是第一次跟Monster飲料合照


然後就去本田SPORT池原領車



這邊順便介紹一下沖繩機車旅遊
一般來說因為沖繩交通沒有日本本土那麼方便
所以如果要比較自由的玩
都會選擇租車或租機車
因為汽車不好停
我選擇租機車

這次一共去五天
第一天跟最後一天的行程都在單軌電車沿線
所以只有中間三天需要騎車

原本打算前兩天租小車
第三天去美麗海才租大車
後來因為天數計算問題
最後決定三天都租大車


沖繩租機車主要有三家
一是レンタル819 (RENTAL819)
二是台灣人開的國道樂
三是本田SPORT池原
第一家手續很麻煩
第二家網路有故事可以看看
所以最後是透過KKDAY跟本田SPORT池原租車
當然也可以直接在它的網站預約
車種選擇會比較多
不過要有基本日文能力

而要注意的是網站說的租車算天數跟台灣一般算法不一樣
他的一天是指當天早上10點開門領車到晚上7點關門還車
並非24小時


在KKDAY預定行程並付款完成之後
還要去換駕照日文譯本
這個挺簡單的
帶著本來的駕照去監理所就可以換
一張一百

覺得100圓花的超空虛...
記得領車時要帶這張跟駕照正本去


老闆幾乎不會英文
所以我只能用破日文溝通
但是會有一張中文的簡介
所以不用擔心
其他就跟在台灣租車一樣
出發前會檢查過再交車
不過汽油是滿的
所以還車時也要把油加滿再還車



然後就可以開始三天的機車旅行

第一站-勝連城跡

這次的夥伴是HONDA FORZA si
這邊是勝連城跡的停車場

勝連城的模型


入口的簡介


勝連城跡是琉球最古老的城跡


也是世界遺產之一









第二站-美國村


午餐
沖繩限定的A&W漢堡


終於吃到渴望已久31冰淇淋


晚餐就吃steak house 88






沖繩第三天

第一站-沖繩世界文化王國
導航導了一條超奇怪的小路
騎了一個多小時才到


最有名的就是園區內的玉泉洞













出洞之後有個休息站
買了沖繩傳統點心開口笑


園區其他部份是將沖繩各地的古民家移建至此
很像是台灣的傳藝中心









結束沖繩世界文化王國行程之後
說好的ARAI內襯還是要買
所以就到了RICOLAND 沖繩店

結果出乎意料這邊啥都沒有
居然還有2012年賣剩的款式
有夠難逛

所以就衝去別家部品店
中間還去了沖繩的NANKAI也沒看到
最後終於在STEC買到內襯



然後終於可以好好吃一餐


吃完之後再去飯店旁邊的超市買零食

日本物價真的很高嗎?
這一籃下面都是酒
然後不到台幣400

最後以Orion啤酒結束這天




沖繩第四天

今天是最硬的一天
要騎到沖繩北部的美麗海水族館

第一站-古宇利島
騎了將近3小時

天線寶寶視角
前面就是著名的古宇利大橋



終於抵達島上的名勝-心型岩


遠眺古宇利橋


午餐就在著名的島豚家解決

特製炙燒島豚麵
每天數量有限
晚了就吃不到了

吃飽又騎了一段路
終於抵達今天的目的地
美麗海水族館


海星的觸感很微妙











美麗海的主角是世界最大的魚類-鯨鯊





離開美麗海後
騎了將近三小時趕回本田SPORT池原還車
最後在飯店附近的GUSTO吃晚餐

這是在沖繩吃到最失望的一餐
東西好難吃


租車的三天內騎了超過400公里
其中有200公里是在去美麗海水族館當天騎的
這樣長途測試下來
HJC完全無壓力
如果回台灣之後換上新內襯的ARAI還是會夾頭的話
就要換回HJC了



沖繩第五天

今天的行程以國際通為主
先來一罐紅黑的MONSTER

結果超級難喝的...

牧志第一公設市場


午餐
JUMBO STEAK

個人覺得他是一家被牛排耽誤的咖哩飯店

最後一餐隨便吃個大阪王將

結束了5天的沖繩之旅



回到台灣之後裝上新內襯再度測試RX-7X
依舊被夾爆
所以只能跟ARAI說




題外話
在測試內襯的路上

覺得台灣交通好可怕
在日本馬路騎車
你只要做好自己的事
不用擔心會有人剪線或是逼車
所謂防衛駕駛在那會變成被害妄想症駕駛
回台灣反而不適應啊…



既然ARAI不行
所以就只能回到HJC陣營
但可惜這次去沖繩時也確認了
日規RPHA11大眼怪確定限量60頂
所以入手殘念
最後挑了一開始就很喜歡的Ben Spise復刻版
於是
箱子又出現了


開箱


HJC頂級帽款一定會附墨片
所以直接換上
正面


側面



大型R字代表RPHA家族
後腦杓一邊是B一邊是S
就是Ben Spies的縮寫

後方

大型11號跟德州地圖

頭頂

代表德州的孤星


跟RPHA10的差異
頭頂兩側的進氣孔外蓋形狀改變了
突起的弧度也變大


氣孔開關滾輪外面多了一層橡膠包覆
但是我覺得這樣很像滑鼠的滾輪


最大的改變
多了額頭部位的進氣孔


耳後多了排氣孔
跟嘴部進氣口一樣有金屬網


嘴部進氣孔就跟RPHA10的差不多

鏡片扣具多了鎖定功能
中間設計的扣具一開始用會不習慣
但是習慣之後就回不去了
現在越來越多安全帽廠也都採用中央扣具設計

尾翼變大
而且改為雙層構造
原本直接外露的排氣孔被藏在第一層之下


從下方就可以看見排氣孔


鼻罩縮小

原本RPHA10鼻罩有點太大
會擋住部分視野
所以Lorenzo都不裝鼻罩
鼻罩基座可惜變成黑色了
以前RPHA10銀色的比較好看

內襯外緣改為格紋皮料
應該會比之前人造皮式樣耐用


RPHA11系列還很貼心的附上鏡片貼紙


貼上之後讓彩繪更完整
而且我本來以為貼紙只有一份
結果是兩份
所以透明片跟墨片都可以貼



最後跟RPHA10 Lorenzo比較一下
可以看到上面說的差異點








相隔一個多月
終於可以再度穿裝備上山
主要目的是測試RPHA11的舒適度及通風性
這次搞定了GOPRO前方支架
所以可以拍GP視角

話說拍了影片才知道
一直以為自己有再移動身體
沒想到根本幾乎是坐在原處...


這次測試結果
RPHA11我很滿意
舒適性及包覆性一流
配戴無壓力
通風性勝過RPHA10
我覺得甚至有比ARAI更好


看來已經變成HJC的形狀了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KTM RC390 筆記20。。。通病 Part2 冷卻系統 / 鏈條

由於RC390是大單缸又是高轉車 所以水溫一直很高 上路之後風扇基本就是常時開啟 就連冬天在快速道路上也不例外 此外還有水箱水過熱沸騰後 副水箱會噴水的通病 所以在之前的照片中 常常可以看到停車後有一攤綠水在地上 因此想辦法降低溫度就成了RC390維護保養上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 。 首先從外部著手 安裝UR Ultimate Refit水箱護網 一體成型鋁鎂合金製成 全數位機械製造 超高密合度 孔洞大小經計算以及幫助導熱 不因遮擋而爆水溫 零件有水箱護網跟下部引擎護網兩塊 。 原廠護罩一堆檔風的塑膠條都可以切除了 由"曲"字型變成"口"字型 。 視覺效果極佳 看起來像是裝了加大水箱 安裝完成之後回家剛好是下班時間 經過車陣中的測試 由於撞風面積增加 所以風扇開打了之後比原本快停止 。 。 外部搞定之後 就是水箱內部了 前往Naps處理 。 由於會沸騰噴水 所以副水箱常常要補水 而在某次補水的時候被混了成分不明的水箱水進去 所以這次乾脆全部換掉 順便清理一下內部 另外我又把之前會磨到而拆掉的邊柱加大塊裝回去了 因為後避震變長之後車會太斜 現在裝了之後高度比較適當 另外避震支撐性也比之前好 不會再磨到了 。 洩出來的水隱約還可以看見之前混入的橘色水箱水 。 這根本是壽壽喜園7倍濃抹茶的顏色 。 3000KM的水箱蓋裡是這種顏色也太糟糕 。 為了解決過熱沸騰噴水的問題 把水箱蓋換成外國論壇狂推的MOOSE 1.6bar高壓水箱蓋 。 跟原廠差異不小 。 直接裝上 由於副水箱在高處 如果不是趁這次換水順便換水箱蓋 自己來會很難搞 。 排空氣時間 旁邊那罐像維大力金黃原色的就是這次換的福士33%水箱精 。 上次換胎時發現鏈條似乎有死目了 現在這些東南亞生產的車COSTDOWN挺嚴重的 有些耗材都用不久 所以趁等待循環排氣時把鏈條換掉 。 新鏈條是RK 520MXU 黃金油封鏈 。 選擇這條主要是因為超薄油封 動力耗損較少 也因此雖然是520規格但是看起來像428的 。 。 。 鏈條安裝完成 水箱空氣也差不多排光了 。 回程經過一般道路測試 高壓水...

KTM RC390 筆記23。。。通病 Part4 風扇篇 / 排氣管

9/19當天 上山帥完之後 風扇就死了 這也是RC390常見的通病 老樣子 可以出保 但跟之前幾個問題一樣 換原廠零件是無解的 。 所以雖然沒有百分之百確定是風扇故障 但還是先訂了義大利SPAL風扇 不過風扇未到 倒是預計15號才會來的排氣管先到了 。 。 。 其實原本是沒打算改管的 但換了後避震之後 為了不要一直高溫烘烤它 所以才想把原廠管換掉 。 由於不想改成旁出尾段 所以最早是考慮跟原廠一樣藏下面的美國Werkes排氣管 。 但是它完全直通又沒消音塞 所以聲音超爆 再加上國外付款問題一直搞不定 所以就轉而購買無意間看到的GPR Ghost下置版本 。 為啥說是無意間? 因為這支管實在太低調 低調到我一直以為那個賣場是在賣GPR的排氣管蓋板。。。 。 不過還是會擔心這種短管音量會太大 於是找了一些影片研究 聽起來還可以接受 而且官網一直強調有通過歐盟噪音認證 只要不拆除消音塞就可以合法上路 所以就是它了! 。 。 熱騰騰義大利直送 Mir去年(2017)就是用GPR的排氣管拿下MOTO3世界冠軍 。 義式幽默 。 今年剛好是GPR成立50周年 Born to run! 。 G.P.R. Deeptone INOX Ghost RC390下置版本 同尾段還有另一種上置式中出管版本 零件很簡單 中段 尾段 取代原廠排氣出口用的擋板 兩個消音塞 一個已經裝在出口上 另一個放在中尾段中間 。 很漂亮的焊接紋路 。 內部構造非常簡單 一根腸子通到底 直接可以看到出口的消音塞 從長度來看 兩隻消音塞幾乎在內部會合了 。 出口消音塞除了螺絲之外 還有用C型環固定 。 直接合體 拖鞋充當比例尺 尺寸很迷你 所以可以藏在車底 而且重量非常輕 只有1.5KG 。 不過因為風扇掛了 所以要等風扇來再一起開工 。 。 。 經過兩周的等待 終於風扇到了 。 立馬直奔鋒速車業開工 先拆掉右側整流罩 。 再拆掉左側整流罩及水箱護罩 。 然後拔下副水箱的水管塞好 就可以把主水箱往前拉 拆下舊的風扇 。 拆下後可以跟新的SPAL風扇做個比較 右側是原廠風扇 扇葉面積明顯比SPAL小...

KTM RC390 筆記30。。。 懸吊 Part2 前叉篇

值得紀念的第30篇筆記 剛好也是所有改裝品中單價最高的 。 在筆記19中完成了後避震的升級 當時有說下一步就是前避震 雖然拖了很久 但還是完成了 也就是今天要介紹的RC390 CUP用WP全可調前叉 。 。 RC390前避震改裝的選擇很多 幾乎都是替換內部套件 這組是BITUBO的 但不管是Andreani BITUBO K-tech MARTIS OHLINS 還是Technix的套件 阻尼調整機構都是一隻調整壓縮另一隻調整回彈 我個人不愛這樣的設計 。 另外就是內部套件在組裝時 都必須分解內管跟下座 這步驟只要沒弄好內管就報廢了 我不想冒這樣的風險 。 還有一組YSS的簡易升級套件 雖然不用拆下座 但是調教超麻煩 阻尼閥門要調整好才能放進前叉 需要調整就要再次分解 。 。 所以決定訂一組中國KTM跟WP/法斯特一起合作開發的前叉總成 基本上就是CUP WP前叉法斯特生產版本 兩隻前叉都有獨立的壓縮回彈可以調整 我個人比較喜愛這種方式 。 。 。 然後就等了三個多月快四個月 中間已經改了一堆東西 我還是沒收到前叉 。 剛好這時神通廣大的友人說 英國有批390 CUP退役WP好便宜的 原本因為超高價位 是沒把CUP WP放在計畫中的 但現在有著相對合理的價格 當然就退定法斯特入手正WP 。 。 BUT 總是有個BUT 這種競技用的東西 設定是很偏的 沒辦法直上 裡面的油跟彈簧都是給小朋友用的 我這種大叔絕對無法 所以還需要分解整理 依照我的體重去設定換油換彈簧 。 最後經過4個月漫長等待 終於在這周拿到前叉 。 等個好天氣扛到鋒速開工 。 很簡單的東西 拆下原廠前叉 直上新前叉 。 因為是競技用套件 所以沒有輪速感應器的固定座 要自己做一個 。 再裝上另一邊前叉 。 凡事總有意外 裝回卡鉗時卡關了 螺絲不夠長 。 還好問題不大 多花了一些時間終於搞定 新的前叉單邊比原廠輕了1公斤 兩隻差了2公斤 轉龍頭時非常有感 。 新的頂蓋看了心情很好 。 。 。 很想上山測試 但最近一直下雨 只能在車庫拍些照片 CUP WP前叉真的很低調 外觀看上去其實差異不大 。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