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390的後照鏡以外形來說
非常有設計感
而且還整合了方向燈
並具有良好的整流效果
。
說了一堆優點
那有沒有缺點呢?
當然有阿
唯一缺點就是看不到路
你一定覺得我在公三小
。
但事實就是如此
因為形狀跟位置的關係
鏡子視野最好的部分在騎乘時會被自己手肘擋住
要看東西時要抬起手肘
。
身為後照鏡卻看不到後面我也是黑人問號
。
。
。
KTM硬撐了幾年之後
終於在17年改款
新型後照鏡讓視野不再受阻礙
外國也很多舊款車主升級成新款來改善視野問題的通病
但是那個外型活像是裝反的東西
。
。
。
。
剛好之前在找加壓水箱蓋時
看到美國MNNTHBX有出一款鏡座套件
除了可以在拆除後照鏡之後當風鏡的壓版之外
還有改變後照鏡角度的功能
可以讓視野變好
。
重點是價位只要一隻新款後照鏡的一半不到
所以就下單了
。
然後我第一次看到這麼狂的訂單確認
。
。
然後就虧機費斯特的到了
。
開箱
結果裡面還有一箱
。
包裝得很仔細
。
精美的CVC切削
還有藝術品等級的表面陽極處理
質感屌打中國製品
。
。
。
。
先看看原廠的後照鏡角度
。
跟頭罩一樣
簡單的東西自己就來
是說如果早點定就可以跟頭罩一起裝省時間
。
拆下後照鏡之後
把橡膠墊留著
。
然後直接把壓版鎖上
如果要下賽道
只裝這個就可以了
。
再把後照鏡鎖上
這邊可以看到跟原廠位置的角度差異
MNNTHBX鏡座不只往外開
還有往後仰
。
另一邊一樣的流程裝上
。
國外有人反映安裝之後把手打到底會撞鏡子
不過我已經改了分離低把
所以是撞不到
。
最喜歡會送貼紙的廠商了
。
稍微調整一下後照鏡的位置
視野的確比之前好很多
。
。
。
趁好天氣上山測試一下新後照鏡跟新手套
。
距離上次上山已經超過一個月了
。
終於
可以輕鬆地看到後方了
。
。
。
。
第五個通病解決
成本2000圓
。
。
另外這也是GPR排氣管第一次上山
在山道騎乘動力變的很線性
加速一氣呵成
原本悶住的感覺不見了
高原帶也變廣
比原廠管好騎很多!
非常有設計感
而且還整合了方向燈
並具有良好的整流效果
。
說了一堆優點
那有沒有缺點呢?
當然有阿
唯一缺點就是看不到路
你一定覺得我在公三小
。
但事實就是如此
因為形狀跟位置的關係
鏡子視野最好的部分在騎乘時會被自己手肘擋住
要看東西時要抬起手肘
。
身為後照鏡卻看不到後面我也是黑人問號
。
。
。
KTM硬撐了幾年之後
終於在17年改款
新型後照鏡讓視野不再受阻礙
外國也很多舊款車主升級成新款來改善視野問題的通病
但是那個外型活像是裝反的東西
。
。
。
。
剛好之前在找加壓水箱蓋時
看到美國MNNTHBX有出一款鏡座套件
除了可以在拆除後照鏡之後當風鏡的壓版之外
還有改變後照鏡角度的功能
可以讓視野變好
。
重點是價位只要一隻新款後照鏡的一半不到
所以就下單了
。
然後我第一次看到這麼狂的訂單確認
。
。
然後就虧機費斯特的到了
。
開箱
結果裡面還有一箱
。
包裝得很仔細
。
精美的CVC切削
還有藝術品等級的表面陽極處理
質感屌打中國製品
。
。
。
。
先看看原廠的後照鏡角度
。
跟頭罩一樣
簡單的東西自己就來
是說如果早點定就可以跟頭罩一起裝省時間
。
拆下後照鏡之後
把橡膠墊留著
。
然後直接把壓版鎖上
如果要下賽道
只裝這個就可以了
。
再把後照鏡鎖上
這邊可以看到跟原廠位置的角度差異
MNNTHBX鏡座不只往外開
還有往後仰
。
另一邊一樣的流程裝上
。
國外有人反映安裝之後把手打到底會撞鏡子
不過我已經改了分離低把
所以是撞不到
。
最喜歡會送貼紙的廠商了
。
稍微調整一下後照鏡的位置
視野的確比之前好很多
。
。
。
趁好天氣上山測試一下新後照鏡跟新手套
。
距離上次上山已經超過一個月了
。
終於
可以輕鬆地看到後方了
。
。
。
。
第五個通病解決
成本2000圓
。
。
另外這也是GPR排氣管第一次上山
在山道騎乘動力變的很線性
加速一氣呵成
原本悶住的感覺不見了
高原帶也變廣
比原廠管好騎很多!
留言
張貼留言